聯絡我們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電話︰2333 6967
電郵︰hk.house.of.literature@gmail.com

2101, 33號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SAR China

+852 2333 6967

news

香港文學季「藝術推廣獎」得獎感言:我們需要獨立空間、獨立聲音

Literature House

「香港文學季」得到2015年藝術發展獎的「藝術推廣獎」,我們在此感謝大會與評審對「香港文學季」的肯定。「香港文學季」在極緊絀的資助下,完成了十七項活動,總受眾逾二千人,並得到44篇傳媒報導。能有如此成績,全賴各位作者、講者、讀者、文學愛好者的支持,以及關心文化的傳媒有心人之幫助,香港文學館銘感五內,這個獎項本應屬於他們。

香港文學本有驕人而獨特的成績,是華文界不可沒視的一枝異秀,一度傲視兩岸三地,但在香港社會卻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文學書寫與出版事業日漸困難的時代,情況更令人憂心。情況正如,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文化界與體育界合為一組,使文化界的意見長期不能獨立表達,被牽制、被蓋過、被扭曲,在政治低氣壓民怨爆發的時代,缺口將終爆發決堤。香港文學需要獨立的空間,文化界需要與體育界區分開來的獨立聲音,這是對事實的起碼尊重。

我方仝人由2009年以來,倡議並爭取西九文化區及政府設立香港文學館,步步走來,蓽路藍縷。七年後時移世易,我們的願景也有調整;未來香港文學館之建立並不一定要完全依賴政府,它應該是由民間起步、官方主催及在多方協作下完成,其間亦可有私人基金、其它公共機構的參與;最後建設一間功能完整健全、獨立照顧香港文學發展的展館,政府須有公共政策配合並投放公共資源。目前我們仝人在香港文學生活館所做的,只是示例及嘗試突破缺口;在不斷的開拓及試驗中,我們愈發認為,一個全面地照顧香港文學發展的獨立空間,乃是我們的必要願景,引領我們繼續奮鬥。

我們希望給予香港文學獨立的空間,讓它不必寄居於各種隙縫中,能夠堂堂正正,說出自己的故事,向外展示自己完整的面貌,與更廣大的華文及國際文學界交流。香港文學指向香港這個地方認同中最根本的核心,其豐富多元,有助建構香港的想像共同體,縫合社群。我們看到,在崩壞的時代,仍有那麼多人逆水行舟,用最大的力氣、善意與創意,去令香港這個地方變得更好。我們期望,香港政府也能真的用心去令香港更好。HONG KONG DESERVES A BETTER GOVERNMENT.

附註︰
在此鳴謝贊助「香港文學季」的香港藝術發展局及李律仁先生。又,艺鵠對於香港文學生活館的支持至關重要,在此深表感激。


香港文學館理事會
2016.04.22

初始的溫度——文人手稿展

Literature House

 

文人的思緒下紙成墨,筆墨的縈轉流動、色澤濃淡,是性格也是才情。我們捧著書讀到逕自燃燒的成品,一張張的手稿卻可讓我們回歸經典誕生的初始溫度。我們走進歷史時空,感受作家對每筆每劃的執著和熱情,欣賞所有更動催化更完美的創造。香港文學館將於3月25日起舉辦「初始的溫度——文人手稿展」,展出崑南、蔡炎培、西西、何福仁、陳滅及韓麗珠六位香港重要作家的珍藏手稿,當中包括西西尚未發表作品手稿、陳智德大學時期的功課手稿、韓麗珠創作筆記本等,一個個私密的寫作環境將於焉拓開。一紙,一筆,一世界,悄然而生。

同場加映:《拋石接豆袋》飲江概念遊戲旮旯
由即日起來參觀手稿展的朋友,可以寫下詩句或留言,我們將把這些字條,縫製成豆袋,然後在展覽結束之日,邀請大家來和飲江一起玩「拋石搲子」遊戲,把豆袋及其中的秘密帶回家,一年後才拆開,在虛空中接住語言的親密。

手稿作家:崑南、蔡炎培、西西、何福仁、陳滅、韓麗珠

展覽日期﹕2016年3月25日至5月6日

作家分享會暨展覽開幕酒會︰
2016年3月26日(星期六)
作家分享︰下午5時至6時
開幕酒會︰下午6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展覽開放時間:
2016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2016年3月29日至5月6日
星期一至星期五﹕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星期六﹕下午3時至晚上8時
(公眾假期除外)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查詢︰(852) 2333 6967

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62295610611333/

費用全免

手稿作家簡介﹕
崑南,原名岑崑南,一九三五年生於香港。五六十年代創辦多本刊物,如《新思潮》、《香港青年周報》等。著有《地的門》、《戲鯨的風流》、《天堂舞哉足下》、《旺角記憶條》、英文小說《KILLING THE ANGELS》等。《打開文論的視窗》獲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詩集《詩大調》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新詩組雙年獎。

蔡炎培,一九三五年生於廣州,二戰前移居香港。《明報》離休副刊編輯。著有詩集《中國時間》、《無語錄》、小說集《日落的玫瑰》等。一九九三年獲選英國劍橋傳記文學中心第十屆名人、二零零三年獲選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二零零五年獲授予中華優秀文藝家紅木獎、二零零七年獲北京教協授予「人民作家」金質獎章、二零零八年獲北京文學評審中心授予終身成就獎。

西西,原名張彥,一九三八年生於上海,一九五零年來港定居。曾任《中國學生周報》、《大拇指周報》和《素葉文學》編輯。著有《我城》、《哀悼乳房》、《飛氈》等。《手卷》獲台灣中國時報第十一屆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飛氈》獲第三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長篇小說《我城》被列入《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國小說一百強」。二零一四年獲得台灣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

何福仁,原籍廣東中山,出生於香港。曾任文學雜誌《素葉文學》、《大拇指周報》及《羅盤詩刊》編輯,亦曾於聖保羅書院任教。著有《如果落下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再生樹》、《時間的話題:對話集》,編有《西西卷》等。《如果落下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新詩組雙年獎、《時間的話題:對話集》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

陳滅,原名陳智德,一九六九年生於香港。現任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著有詩集《市場,去死吧》、《單聲道》、評論集《愔齋書話》、散文集《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等,另編有《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新詩卷及文學史料卷等。《愔齋書話》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評論組推薦獎、詩集《市場,去死吧》獲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推薦獎。

韓麗珠,一九七八年生於香港。著有《離心帶》、《縫身》、《風箏家族》、《失去洞穴》等。曾獲二零零八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二零零八及二零零九年《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第二十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等。長篇小說《灰花》獲第十三屆紅樓夢文學獎推薦獎。

我街道.社區創作班 II(土瓜灣及大埔區)

Literature House

街道就是一本書,表情豐富歷久深厚,等待我們打開,等待我們書寫。而我們每天生活於此城,行街浮游,有知道有不知道,書寫是一種向他人和歷史分享的方式,點滴聚成本土。處處重建的年代,以文學書寫,留住自己的街道,繪畫文藝社區地景。創作是擁有一個地方最永恒的方法。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現推出土瓜灣及大埔社區創作班,內容以文字創作為主,參考現有香港社區文學創作,輔以攝影/繪畫,從歷史到虛構,結合圖文創作,以求令參加者可以整理個人經驗與記憶。導師專業,課程好玩,跨界文藝創作班,機會難得,欲報從速。

優秀作品將於計劃網站刊登(2016年首季發佈),並獲稿費。創作班適合入門人士,費用全免。為確保妥善運用資源,社區創作班將收取按金,報讀學員需於上課前繳交HK$400,完成6節課程後可獲全額退款,以作鼓勵,歡迎報讀。

1.土瓜灣
導師﹕陳麗娟(詩人)
謝至德(攝影師)
李香蘭(畫家)
日期﹕2月23日至3月29日,逢周二
時間﹕晚上7時至9時
節數﹕6節
上課地點﹕土家故事館(土瓜灣鴻福街16號地下)
按金﹕$400,必須完成6節課程後可獲全額退款,不接受單節報讀
名額﹕20人

2.大埔
導師﹕謝傲霜(作家)
謝至德(攝影師)
李香蘭(畫家)
日期﹕2月21日至3月27日,逢周日(3月6日除外)及3月5日
時間﹕逢周日中午3至5時(3月6日除外)及3月5日下午5:30至7:30時
節數﹕6節
上課地點﹕隨喜(大埔寶湖街市V10舖)
按金﹕$400,必須完成6節課程後可獲全額退款,不接受單節報讀
名額﹕20人

繳付按金
支票﹕抬頭請寫「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英文名稱:The House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Limited),寄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香港文學生活館」。
轉帳:東亞銀行帳戶015-213-6800-4116,戶口名「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英文名稱:The House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Limited)請附入數紙。
現金﹕於星期一至五下午2時至8時到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香港文學生活館」繳交(公眾假期除外)。

查詢
電話﹕23336967
電郵﹕info@hkliteraturehouse.org
網址﹕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community-writing/

網上報名︰http://goo.gl/forms/2WqXcRtSwd

註:「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主辦,獲何鴻毅家族基金之「藝術‧改寫香港─本地文化藝術資助計劃」贊助,已於2015年11月正式啟動。本計劃以港九新界的具體實存街道為核心概念,發動社區考察研究及書寫,再輔以社區創作班,讓大眾整理自身與居住環境之間的關係,最後透過文章徵集和網站發佈,共享創作成果,啟發後續的書寫和研究,讓社區文學可以持續轉化和深化。

導師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陳麗娟
又名死貓。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於香港修讀),分別主修英文和藝術。詩集《有貓在歌唱》(2010:香港,文化工房)獲第十一屆(2011)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陳氏亦從事視藝創作,為香港版畫工作室2015年POP UP PRESS個展系列藝術家之一。中英雙語詩集《亡星之城》由澳門故事協會/澳洲冥犬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散文集《不能抵達的京都》將於年底出版。陳氏育有一貓名普洱。部落格:littledeadcat.blogspot.com。

謝傲霜
香港作家、編劇,在大埔活過青春歲月,至今仍心繫大埔。香港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1997年始撰寫並出版多本文化評論集、小說作品、新詩選、舞台及電影劇本,包括《愛情廢話》、《香港情書》、《廣告熱賣》、《音樂敏感地帶》、《耶穌 13 門徒》及《中英街一號》等,其中多本著作曾入選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六十本好書。現為《香港經濟日報》文化及閱讀版編輯。

謝至德
香港出生、成長,曾從事專業攝影記者工作超過15年,現時為獨立攝影師及視覺藝術家。多年來他致力以攝影紀錄香港環境和空間的變化。

謝至德於2009年參與及舉辦首屆香港國際攝影節,多年來奪得多個獎項,包括多次獲得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特寫攝影」獎。作品亦多次於香港、日本及法國展出,並為私人及博物館收藏。

李香蘭
自小於鄉村長大,祟尚自由奔放的生活,並把這種生活態度轉化成藝術風格。2009年出版《上·下禾輋》繪本,記述於禾輋村成長的人和事。其後於明報刊登專欄,和貝貝一起記錄各種香港人的生活面貌,不論男女老幼,高矮肥瘦,誓要揭開一本老百姓大字典。2012年將香港人的故事結集成書,出版《尋人啟事上·下冊》。

香港文學民間講堂 II:香港文學焦點作品選讀

Literature House

閱讀文學,就是閱讀香港。六部經典小說,折射出憂戚黯繁的香港歷史。香港文學館將於二月推出「香港文學民間講堂 II:香港文學焦點作品選讀」,選本包括金庸《笑傲江湖》(朗天任教)、鍾玲玲《愛蓮說》(羅展鳳任教)、李碧華《胭脂扣》(張婉雯任教)、西西《飛氈》 (謝曉虹任教)、董啟章《地圖集》(郭詩詠任教),以及伍淑賢《山上來的人》(韓麗珠任教),作品跨度達40多年,類型涵蓋流行小說與純文學。文學用藝術的語言描繪出歷史與政治的側影,《笑傲江湖》在刀光劍影中諷喻三千多年來爭權奪利的中國政治生態、《愛蓮說》以書信寫出保釣運動與八九民運下,幾位女性思想感情的轉變、《胭脂扣》中的如花追尋十二少的同時也還追尋了歷史、《飛氈》寫的是花氏家族興衰史,也是香港的百年歷史、《地圖集》在虛構街道與城市歷史中重新審視我城、《山上來的人》剛獲得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推薦獎,以本土為題材,用樸素的文字寫出雋永的味道,骨灰級文青必讀。香港文學館承前的星級陣容, 邀請了重量級學者/作家跟我們細讀小說。上屆「香港文學焦點作品選・小說」課程,報讀者眾,現在終於載譽歸來!讓我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回顧歷史的重要時刻,從小說閱讀香港。

課程簡介:
 
1・笑傲江湖 (朗 天,26/02,週五)
2・愛蓮說 (羅展鳳,06/03,週日)*
3・胭脂扣 (張婉雯,11/03,週五)*
4・飛氈 (謝曉虹,18/03,週五)
5・地圖集 (郭詩詠,25/03,週五)
6・山上來的人(韓麗珠,15/04,週五)
 
日期:26/02 起逢週五
時間:7︰00-9︰00 pm ,
* 06/03(3︰30-5︰30 pm)
* 11/03(7:30-9:30 pm)
節數:6 節
費用: $500(6節),$150(單節),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30人
(本課程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報名:http://goo.gl/forms/aO0c7X7BcF


導師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朗天
香港作家、影評人、文化活動策劃、大學兼職講師、香港文學館前理事。近著如《懺者其誰——感觸莊子心靈自由》、《香港有我——主體性與香港電影》、《傘悔錄——八九一代的懺思》等。

羅展鳳
專研電影音樂,為華語世界少數研究此領域的研究者。自2004年起,有關著作包括《映畫x音樂》、《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畫內音》、《畫外音》。最新著作為《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 201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半年期「利希慎基金獎助金」,遊學紐約。2011年4月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 。
 
張婉雯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曾任出版社編輯,現職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語文導師。曾獲第25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及第36屆時報文學獎評審獎。著作有:小說《極點》、《為你鍾情銅鑼灣》、《快快樂樂》、《甜蜜蜜》及散文《我跟流浪貓學到的16堂課》等。
 
謝曉虹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香港《字花》雜誌發起人。曾出版《好黑》及手造書《月事》,並與韓麗珠合著《雙城辭典》。
 
郭詩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編委。學術興趣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創意寫作教育等。研究及評論散見《現代中文學刊》、《現代中國》、《中山人文學報》等學報及期刊。編有《雲上播種——給寫作導師的10堂課》(合編)、《樹下栽花——寫作教育經驗談》(合編)。
 
韓麗珠
著有長篇小說集《離心帶》(2013), 《縫身》(2010)及《灰花》(2009)、中篇小說集《失去洞穴》(2015)、《風箏家族》(2008)、中短篇小說集《寧靜的獸》(2004)、短篇小說集《輸水管森林》(1998)和與謝曉虹合著的《雙城辭典》(2012)及合集《Hard Copies》(1999)。曾獲二零零八《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二零零八及二零零九《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第二十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長篇小說《灰花》獲第十三屆紅樓夢文學獎推薦獎。 參與2009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特別項目「漫遊:建築體驗與文學想像」,撰寫了小說《回家》虛構人與建築(土樓公舍)的故事。

 

沒有文學,便沒有粵語片:本土力量篇

Literature House

一般觀眾印象中的粵語片可能都比較陳套,故事情節都會有點公式化,道理有時也會說的很白,趣味性較傾向婦孺口味。
其實並不盡然。
不說你不會為意:粵語片有很大一塊版圖,創作文本都來自文學,其中固然包括本土文學,嚴肅的、流行的都有;另一部分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包括戲曲);最後一部分則以外國文學做藍本,或參照、或移植。「香港粵語片研究會」一直以發掘/發揚粵語片瑰寶為己任,希望透過這一系列課程,給同好及後學者,展示出粵語片如何從不同的文學領域中吸取養分,另闢天地。第一部分首先集中本土力量,檢視從40年代的南來作者到60年代末期土生土長的都市青年一族,如何透過銀幕畫面,為我城造像。每課均設電影放映。

課程簡介:

1. 縱論:1940-1970,粵語片與本土文學的愛欲糾纏,以平可的《山長水遠》(1954,珠璣導演)為例。(舒琪,20/2)

2. 望雲:《一代名花》(1955,秦劍導演)、《鮮花殘淚》(1958,重拍《一》篇,秦劍導演)、《情賊》(1958,望雲導演)(安娜,27/2)

3. 阮朗:《血染黃金》(1957,珠璣導演)/《大少奶》(1964,莫康時導演)(曾肇弘,5/3)

4. 高雄/史得/三蘇:《奸情》(1958,王鏗導演)/《賊美人》(1966,楚原導演)(嚴尚民,12/3)

5. 侶倫:《蓬門碧玉》(1942,洪叔雲導演)(陳智廷,19/3)

6. 楊天成(I):《難兄難弟》(1960,秦劍導演)(袁永康,26/3)

7. 楊天成(II)《密底算盤》(1963,蔣偉光導演)/《一味靠滾》(1964,陳烈品導演)(馮慶強,2/4)

8. 依達:《冬戀》(1968,楚原導演)/《浪子》(1969,楚原導演)/《藍色酒店》(1968,陳烈品導演)(陳廣隆,9/4)
 

日期:20/2起逢週六
時間:4:00-7:30pm
節數:8 節
費用: $800(8節),$150(單節),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
名額:30人(本課程12人成班)
報名:於以下網址報名 http://goo.gl/forms/boK4qFNt3B

導師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舒琪
導演、影評人,現任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1981年執導第一部作品《兩小無知》,其他執導作品有:《虎度門》、《基佬四十》、《海濱薄夢》(短片)及紀錄片《沒有太陽的日子》、《想像易文》等。期間又成立「創造社」發行藝術及獨立電影超過200部。1997年開設「壹角度」電影專門書店。

安娜
影評人。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影評文章見於《信報》。

曾肇弘
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現為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執行委員、《星島日報》專欄作者及新城數碼生活台嘉賓主持。

嚴尚民
Peeping Tom影訊網創辦人,導演作品《陳美鳳》、《The Tide》曾入圍多個國際影展,並獲鮮浪潮大獎、意大利Festival Alto Vincentino Short Film Competition最佳創意大獎、台灣螺絲起子電影節優選獎等。現為廣告導演,影評文章見於信報。

陳智廷
香港粵語片研究會會員,台大外文系畢業後於香港大學專攻電影音樂,博士論文嘗試理論化「聲音的域外法權」,以王家衛《花樣年華》為節點,鏈結香港與日本、上海、東南亞的時空/音畫織理。現於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與社會」 。

袁永康
香港電影愛好者,筆名威哥。香港粵語片研究會成員,曾在馬來西亞攻讀電影電視課程,在本港電視行業工作多年。

馮慶強
電影工作者、教師、自由撰稿人。1985年進入漫畫界,任職漫畫助理,曾參與製作《李小龍》、《醉拳》、《超神Z》等作品。他於1997年開始轉職至動畫及數碼特效,先後在多間媒體公司如先濤數碼企劃公司、Lunchtime Production Ltd.任職美術指導、創作總監及導演,參與廣告、MTV及電影製作,包括《風雲・雄霸天下》、《少林足球》、《滿城盡帶黃金甲》、《寶葫蘆的秘密》、《麥兜響噹噹》等。其個人漫畫作品與評論文章散見於《東Touch》、《號外》、《明報》、《誠品好讀》等。

陳廣隆
中學教師,《信報》「電影講座」專欄作家之一。

先鋒的回音——崑南的回應與自述

Literature House

在過去的香港文學民間講堂,多位學者、作家從不同角度讀崑南——現代主義、「蝶變式書寫」、「慾望輪迴」、「救贖隱」……評論多元、見解獨特,各種聲音熾烈併發,終要振盪出先鋒的回聲。崑南將破例於香港文學生活館設壇回應,並由崑南之子朗天主持。作者罕有回應論者,態度開放,對話乃為多元交流,小小聚會可能是文學史重要一頁。

日期: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費用:全免
嘉賓:崑南
主持:朗天

嘉賓簡介︰
崑南,原名岑崑南,廣東恩平人,另有筆名葉冬,1935年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早年曾在《香港時報》副刊《淺水灣》、《快報》副刊等撰寫小品文、詩歌、遊記等專欄。1955年出版《吻,創世紀的冠冕!》,1961年自資出版第一部長篇小《地的門》。19501960年代起陸續與人合資或獨資創辦《詩》、《新思潮》、《好望角》、《香港青年周報》、《新週刊》,其間還開過印刷廠。1998年出版了短篇小集《戲鯨的風流》,2001年出版了長篇裝置小《天堂舞哉足下》。主持香港本土文學討論區網站「香港文學大笪地」,千禧後,曾任《詩潮》、《小風》、《詩++》主編之一。著作《打開文論的視窗》獲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詩集《詩大調》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雙年獎,亦擔任多屆公共圖書館主辦的詩及小創作坊主持,創作獎及雙年獎評審。現於《星期日明報》等刊物撰寫專欄。2015年推出短篇小集《旺角記憶條》及英文小KILLING THE ANGELS》。

主持簡介︰
朗天,原名岑朗天。香港作家、影評人、文化活動策劃、大學兼職講師、香港文學館前理事。近著如《懺者其誰——感觸莊子心靈自由》、《香港有我——主體性與香港電影》、《傘悔錄——八九一代的懺思》等。

「街道文化與社區書寫︰共有 • 私有 • 烏有」馬國明 x 樊善標 x 陳麗娟

Literature House

小小香港街道各異其趣,日常平凡的街道銘刻歷史與我們的記憶。我們能否擁有一條自己的街道?香港民間學者馬國明,多年來一直大力呼籲人們關注街道、關注街道上的流動風景,與人,因為街道必須具有多樣性,才能顯現其公共空間的性質。在香港這個無根社會,寫作與私密記憶,會是著手栽種的方式嗎?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一邊整理香港文學歷史,一邊推動大量作家導賞及社區文學創作,樊善標教授可由多面向去分享其所見。而城巿重建處處,我們記憶中的街道可能化為烏有,唯在異鄉中尋索理想之鄉。詩人陳麗娟熱愛本土,近日寫成《不能抵達的京都》,或者京都街頭與古物身影,也是香港心事。現實變化,記憶流動,隱喻不滅,虛構自由。

日期︰2015年12月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地下多媒體劇場
(九龍城聯合道135號)
講者:馬國明、樊善標、陳麗娟
主持:鄧小樺

查詢:2333 6967,info@hkliteraturehouse.org
(免費參與,講座不設劃位及留座。)
主辦:香港文學館
鳴謝︰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

嘉賓及主持簡介︰

馬國明
香港文化人、專欄作家、商人。1984年,他於香港灣仔莊士敦道創辦曙光書店,是香港1980至90年代重要的英文書籍專售書店。馬氏時有在報章發表文化評論,已出版著作:《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班雅明》、《路邊政治經濟學》、《馬國明在讀什麼》及《全面都市化的社會》。現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兼任副教授。

樊善標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力學╱[ ]》(散文╱詩合集)、《暗飛》(詩集)、《爐外之丹──文學評論及其他》,編有《香港後青年散文集合》、《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陌生天堂──五十年代都市故事選》。

陳麗娟
詩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及(香港)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分別主修英文和繪畫。文字創作散見《字花》、 《明報星期日生活》、《秋螢》、《小說風》、《素葉文學》、《呼吸詩刊》等。詩集《有貓在歌唱》於2010年出版。曾任職藝術行政,現從事寫作、翻譯及寫作教育。

鄧小樺
畢業於伊利沙伯中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碩士,曾任香港電台第2台《思潮作動》主持、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青年意見節目《八十後今晚打老虎》主持、誠品書店香港分店副店長。為《字花》創刊編輯,曾於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浸大電影學院、香港藝術中心及各中學教授寫作及文學閱讀課程。曾獲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新詩組亞軍、「大學文學獎」新詩組冠軍等。著有詩集《不曾移動瓶子》、《眾音的反面》、散文集《斑駁日常》、《若無其事》、訪問 集《問道於民》,合著《所以美好》、《文學星座》等;編有文學合集《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家》、《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合編)及《是她也是你和我——準來港婦女訪談集》(合編)。近年於各大報章及雜誌撰寫專欄、訪問及評論。2014年獲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交流。2009年加入「香港文學倡議小組」,與作家董啟章、馬家輝、潘國靈等一同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後「倡議小組」改組為香港文學館工作室,任召集人。2013任西九「自由野」文字部分聯合策展人。2013年末,香港文學館工作室改組為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在富德樓建立「香港文學生活館」,2014年3月入夥;任文學館理事會召集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2014及2015年分別為港台策展了「好想藝術是麵包/草地.文藝.咬一口」及「好想藝術,如是,有了光——文藝黃昏聚」。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工作坊 X 香港文學館 合辦︰ [黃昏的焦慮:學習去愛一片土地]

Literature House

台灣卑南族小說家、部落文史工作者巴代的作品內容圍繞族群的文化、生活與歷史,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原住民處境的關懷,以及他對部落文化與土地的深厚感情。在現代社會這大環境下,原住民族群的消失匆促迫近,巴代也曾自言這種「黃昏的焦慮」一直存在,因此他的小說不但是對原住民歷史的重寫,也是族群經驗與情感的銘刻。香港或未有如此基礎深厚的原住民的概念與土地情感,然而隨著菜園村、馬屎埔村等陸續出現收地逼遷,政府和地產商的強勢發展,鄉郊農地有惘惘的消失之威脅。文字耕作者及社區文化工作者李維怡用錄像與文字記錄土地抗爭,關注城鄉規劃、土地正義;詩人劉芷韻近年參與藝術計劃「可以居」,深入西貢白沙澳村,在田野考察中聆聽居民的家族故事,探索人、生活與土地的關係,想像「可以安居的地方」。本活動將由巴代、李維怡及劉芷韻三人漫談土地、族群與寫作的關係,巴代與劉芷韻也會朗讀作品,李維怡以錄像回應,餘暉漫天,共守此地,此情同在。

時間﹕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日) 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作家:巴代(台灣卑南族小說家、部落文史工作者)
嘉賓:李維怡(文字耕作者及社區文化工作者)、劉芷韻(詩人)
主持:吳祉欣(香港文學生活館見習文學行政推廣)
  (藝術行政人才培育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語言:廣東話、國語朗讀及對談

名額:三十人
活動不設留座,先到先得。
查詢:2333 6967 (吳小姐)

費用全免

==========================================
巴代﹕
巴代(Badai),卑南族( 大巴六九Damalagaw)部落裔。部落文史工作者、專職寫作。曾獲原住民文學獎、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全球星雲文學歷史小說獎。著作有:長篇小說《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斯卡羅人》、《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白鹿之愛》、《巫旅》,短篇小說集《薑路》,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 
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的特色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作品有極高的辨識度。

李維怡﹕
北京出生,香港長大。這十年主要在香港從事紀錄片創作、錄像藝術教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現為影像藝術團體「影行者」的藝術總監,認為藝術創作應該屬於所有人,一直努力學習如何將藝術從殿堂想像拉回人民生活的空間。
香港中大文大學新聞及傳播系畢業,後又同校主修人類學獲社會科學哲學碩士,現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兼任導師。2000年意外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散文、小說與詩歌散見於《字花》、《文學世紀》、《明報》、《捌a報》。這十年與不同的市民一起共同創作一系列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包括有關灣仔利東街人民規劃運動的《黃幡翻飛處》、有關2005年反世貿抗爭的《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有關紥鐵工人罷工的《紥草根.鐵生花》、有關貨櫃車司機生活的《Dog and Butterfly》、有關行將消失的嘉咸街市集的《嘉咸.女情》、有關保衛天星、皇后碼頭運動的《碼頭與彼岸》、有關都市貧民反迫遷抗爭的《順寧道.走下去》、紀錄十年關注舊區重建與人文關懷反思的《街・道--給「我們」的情書》。最新是2012年開始到現今,就邊界、族群、全球化與社會運動之間作出思考的《未存在的故鄉》系列三部曲。
寫作是我的守護精靈,生活到了某個地步,便寫一些,以作疏解、反思之用,沒有特別著急,故第一本集《行路難》還是拖到2009年夏天才出版。小說結集現有 2009年的《行路難》、2010年與友人結集的《走著瞧》、2011年的《沉香》及2012年的《短衣夜行紀》。
從不認為自己是「作家」或「藝術家」,我在做的。不論書寫、拍片、搞運動,都只是以現實存在的材料與想像力作對辯,從而想像如何去實踐另一些世界的可能。事實上創作也只是偷取生活中所見之人與事,再進行重組而已,並非無中生有的活動。若真要問我除名字以外如何稱呼,可以是文字耕作者、社區文化工作者、基層平權運動的組織者吧。
個人網誌:http://fleurspirit.wordpress.com/

劉芷韻﹕
香港詩人。
曾為出版團體「廿九几」成員之一,2014年與陳傑建立多元創作空間「貘記」,致力策劃各類文化活動。
著有詩集《心的全部》、《1998年夏天結束的時候》、《與幽靈同處的居所》,小說《我們的小說》(合集)、《hard copies》(合集)、《所以美好》(合集)。
曾獲第22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第24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季軍、第26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亞軍、1999年及2004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優異,2011年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公開組推薦獎。

「他們在島嶼寫作2」作品導讀課程

Literature House

七位重量級作家,七位明星級講師,七部文學電影,將要迸發怎樣的燦爛?香港文學生活館將於12月推出「他們在島嶼寫作2」香港作家劉以鬯、西西、也斯及台灣作家白先勇、 林文月、瘂弦、洛夫的導讀課程,以文本閱讀配合概觀論述,掀開經典直剖作者內心,側繪二十世紀華人創作脈絡,延伸文墨、光影、藝術及文化的討論。導讀任教者陣容強大,包括學者、作家、詩人等等,如何福仁、杜家祁等等。 深刻認識文學作品,加強閱讀電影能力,課程內容及教學魅力絕對吸引。課程特別增設第八堂,電影導演與製作團隊現身說法文學與電影的張力,與眾細數「搬字過影」的深刻歷程。一覽當代華文學風景,在島嶼上做真文青。

課程簡介:

1. 西 西:童趣眼光與香港寓言 (何福仁 4/12)
2. 瘂 弦:如歌的行板.跳脫悲涼 (廖偉棠 12/12)
3. 白先勇:台北孽子・遊園驚夢 (郭詩詠 19/12)
4. 林文月:和風仕女・大家閨秀.學者散文 (熊志琴 26/12)
5. 劉以鬯:「錯體」的本土思考 (陳智德 2/1)
6. 也 斯:混雜多元的文化觀念 (羅貴祥 9/1)
7. 洛 夫:時間・死亡・超現實主義 (杜家祁 16/1)
8. 分享會:文學與電影的砥礪與張力 (製作團隊分享 23/1)

日期:4/12(星期五)、12/12起逢周六
時間:4/12(星期五)7-9pm 、逢周六 2:30-4:30pm
節數:8節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費用:$800(8節),$150(單節),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名額:30人

報名連結︰http://goo.gl/forms/4O1QXyzmLJ

=====================

導師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何福仁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 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下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飛行的禱告》;散文集:《再生樹》、《上帝的角度》;遊記及讀書隨筆:《書面旅遊》。其他作品包括:《時間的話題:對話集》、《浮城1. 2. 3──西西小說新析》等。

廖偉棠
1975年出生於廣東,後移居香港,為詩人、作家、攝影師。曾獲香港文學獎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苦天使》、《少年游》、《黑雨將至》、《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等十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雜文及攝影集《我們從此撤離,只留下光》、《波希香港・嬉皮中國》等。

郭詩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編委。學術興趣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創意寫作教育等。研究及評論散見《現代中文學刊》、《現代中國》、《中山人文學報》等學報及期刊。編有《雲上播種——給寫作導師的10堂課》(合編)、《樹下栽花——寫作教育經驗談》(合編)。

熊志琴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編有《文學與影像比讀》(合編)、《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異鄉猛步──司明專欄選》;編校《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另有口述歷史訪談紀錄《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古兆申訪談錄》(與盧瑋鑾聯合編著)、《香港文化眾聲道1》(與盧瑋鑾聯合編著)、《結緣兩地——台灣文壇瑣憶》(鄭樹森訪談錄)。

陳智德
台灣東海大學文學士(1994)、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碩士(1999)及博士(2004)。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文獻資料庫研究計劃」助理編輯(1994-1997)、嶺南大學中文系客座授課導師(2004-2006)、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兼任講師(2007)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系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站計劃」副研究員(2008-2009)等職。二○○九年八月加入香港教育學院,曾任中文學系助理教授(2009-2012)、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2012-2015);現任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著有《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香港:花千樹,2009)、《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台北:聯經,2013)等,另編有《香港詩選1997-2010》(高贊敬譯。首爾:知萬知,2012)及《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新詩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等。

羅貴祥
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創意及專業寫作課程主任。英文著作有 Excess and Masculinity in Asian Cultural Productions,Chinese Face/Off: 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中文著作有小說集《有時沒口哨:故事共生集》,詩集《記憶暫時收藏》,評論集《他地在地----訪尋文學的評論》、《香港 • 多一點顏色》、《大眾文化與香港之電器復仇記》、《德勒玆》。編有學術文集《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電影評論集《雜嘜時代:文化身份、性別、日常生活實踐與香港電影1970s》,文化評論集《觀景窗》,文學創作集《時間: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文集》。另有劇本創作《三級女子殺人事件》 (載於《生與死三部曲之劇場探索》) 及《欲望肚臍眼》,分別由無人地帶及第四線劇社演出。翻譯劇《我們互不相認的一小時》,由無人地帶演出。

杜家祁
資深本地文學工作者。生於台北,80年代來港深造,與陳智德、樊善標、劉偉成等創立「呼吸詩社」,現於中文大學任教。著有詩集《女巫之歌》(素葉出版社)和散文集《我在╱我不在》(素葉出版社),編有《香港後青年散文集合》(香江出版社)。

香港文學生活館第一本出版書籍《文學是一場寧靜的奮鬥 —— 香港(未有)文學館》

Literature House

文藝寧靜,人們奮鬥。過去幾年,文學在香港,社群支持度大大增加。香港文學館的倡議運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凝聚社群,引起了頗大的聲勢。運動自2009 年6 月起始,迄本書編纂的2015 年6 月為止,恰好走過了六個年頭。本書想為大家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空中樓閣,在地文學」。

文學界十年來最具公共性、影響最廣的議題
本書是一份留給歷史的思考與紀錄。香港文學館的倡議運動,歷年來引發文化界多人參與討論,是文學界十年來最矚目、最具公共性、影響最廣的議題,甚至連特首選戰也要回應。本書之出版,將在社會上再掀波濤。

收錄許多著名作家文章
本書勾勒了文學館的爭議主線,紀錄正反雙方的論點,為討論歷史作索
引,紀錄了許多大膽而具創造力的心靈活動。在這場大批文人參與的討論中,許多著名作家包括董啟章、崑南、葉輝、何慶基、李照興、陳智德、羅維明、張堅庭、朗天、廖偉棠和鄧小樺等的文章也收錄在內。

見證一段不卑不亢的歷史
當周圍其它城巿陸續建起了自己的文學館,在香港,文學,始終是,一場寧靜的奮鬥。本書陳述香港文學館的願景,讓後來的青年,能夠通過此
書,認知到文學界一場寧靜的奮鬥,能夠想像我們可以有一個文學的未
來,持續壯大推動香港文學館的隊伍。

書衣封套設計內藏一時無兩聯署名單,極具珍藏價值
2009年的文學館倡議聯署曾引來數百人聯署,包括國際級作家、學者、文藝及教育工作者、巿民。本書以2009 年的倡議文學館聯署名單作為書衣封套,溫暖而有力,印證歷史。讓巿民得以與偶像級文人同場出現,本書極具收藏價值。

*凡於香港文學生活館購買本書,可享折扣優惠

「香港文學季」詩歌徵集及書評比賽正式啟動

Literature House

 

「香港文學季」是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本年的核心活動,首屆主題為「書在人在」。繼早前公佈的書評比賽外,現正式啟動香港文學季詩歌徵集,徵詩題目為「遙遠的書」,獲選詩作將結集出版,免費派發,以紀錄文學季創作成果。文學季詩歌徵集及書評比賽詳細參考資料及參加方面見下﹕

〈香港文學季詩歌徵集〉

宗旨﹕
1•
鼓勵創作與閱讀;
2• 展示大眾創作能量;
3• 獲選詩作將結集出版,免費派發,以紀錄文學季創作成果。

徵詩主題﹕「遙遠的書」
題目﹕自定
徵稿期﹕由即日至六月三十日。

徵詩規則﹕
1• 投稿以新作優先,舊作請列明刊登處及年份。
2• 詩作長度以一百行為上限,不設下限。
3• 投稿數目限在十篇以內。
4• 投稿人士年齡不限。

投稿方法﹕
1•
電郵投稿﹕將詩作連同真實姓名、電話、地址(舊作請列明刊登處及年份),於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二)下午六時前電至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電郵請註明「香港文學季詩歌徵集」;

2• 郵寄投稿﹕將詩作打印或寫於原稿紙上,連同真實姓名、電話、地址(舊作請列明刊登處及年份),郵寄至「香港文學生活館」,地址為「香港灣仔軒尼詩道三六五號富德樓一樓」,信封請註明「香港文學季詩歌徵集」。

-------------------------------------------------

〈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

宗旨﹕
1•
推動文學書評創作;
2• 鼓勵深度及創新的書評寫作;
3• 推動香港文學閱讀。

比賽形式﹕
徵集以香港文學書籍為評論對象的書評,分:
1• 長篇組:四千至八千字的深度評論。
2• 極短篇組:四百字以內。

徵稿期﹕由即日至六月三十日。

書評規限﹕
1• 參賽作品必須未曾公開發表。
2• 評論對象必須為一九四九年及往後所出版的香港文學書籍。
3•
各人參賽作品上限為五篇。
4•
書評比賽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參與。
5•
參賽人士年齡不限。

評審﹕
評審團由學者、作家、評論人、編輯組成
長 篇 組﹕何福仁、朗天、郭詩詠
極短篇組:謝曉虹、鄭政恆、袁兆昌

獎項﹕
長 篇 組﹕首獎,獎金為港幣五千元;推薦獎,獎金為港幣三千元。
極短篇組:三名得獎者,各獲港幣一千元。

獎項公佈及發佈﹕
1• 各得獎名單將於二零一五年八月上旬公佈。
2• 「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頒獎禮」將於二零一五年八月中旬舉辦。

參賽方法﹕
1• 電郵﹕將評論作品連同真實姓名、電話、地址及身份證副本,於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二)下午六時前電郵至 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電郵請註明「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組別)」;
2• 郵寄﹕將評論作品打印或寫於原稿紙上,連同真實姓名、電話、地址及身份證副本郵寄至「香港文學生活館」,地址為「香港灣仔軒尼詩道三六五號富德樓一樓」,信封請註明「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組別)」。

-------------------------------------------------

〈關於「香港文學季」〉年度主題︰書在人在

主辦及策劃︰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

宗旨︰
表達對香港本土文學書籍的熱情,傳遞對文學書籍的愛好,傳播文學歷史知識,以人為本地關注不同作家、設計師、編輯、受眾,並向大眾呈現書寫、設計、出版的各種細節之美。

日期︰二零一五年六月至八月。
內容︰展覽、詩歌音樂表演、講座、工作坊、比賽、獎項、導覽等。
地點︰牛棚藝術村、香港文學生活館。

查詢
網頁:www.hkliteraturehouse.org
電郵: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
電話:(852) 2333 6967

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

Literature House

宗旨﹕
近年報刊上發表書評的空間萎縮,但偏偏文學書需要較長的消化周期,於是很多文學書出版後默默消失。而在香港的書評作者,亦未能年輕化。有見及此,香港文學季將舉辦以下兩種比賽及獎項。一來希望填補香港少有書評比賽的空隙;二來推動進行文學書評創作,讓書評追上時代的書寫型態。宏觀來說,也是為了推動香港文學閱讀。

比賽形式﹕

徵收以香港文學書籍為評論對象的書評,分:
1.長篇組:篇幅介乎四千至八千字,以鼓勵長篇的深度評論。
2.極短篇組:篇幅需在四百字以內,以配合時下要求極速閱讀及日常網絡短文創作的時勢,尋找新的評論方式。

徵稿期﹕
書評徵稿期由即日 630日。

書評規限﹕
1.參賽作品必須未曾公開發表。
2.評論對象必須為1949年及往後所出版的香港文學書籍。
3.各人參賽作品上限為五篇。
4.書評比賽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參與。
5.參賽人士年齡不限。

評審﹕

評審團由學者、作家、評論人、編輯組成
長篇組:何福仁、朗天、郭詩
極短篇組:謝曉虹、鄭政恆、袁兆昌

獎項﹕
長篇組﹕首獎,獎金為HK$5,000及推薦獎,獎金為HK$3,000
極短篇組:3名得獎者,各獲HK$1,000

獎項公佈及發佈﹕
1.各得獎名單將於20158月上旬公佈。
2.「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頒獎禮」將於20158月中旬舉辦。

報名方法﹕
1.電郵參賽作品﹕把評論作品連同真實姓名、電話、地址及身份證副本,於 2015630日(星期二)下午6時前電郵至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電郵請註明「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組別)」;
2.郵寄參賽作品﹕把評論作品打印或寫於原稿紙上,連同真實姓名、電話、地址及身份證副本郵寄至「香港文學生活館」,地址為「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信封請註明「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

 

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聲明

1.本會向你收集所得的資料只用以處理香港文學季書評比賽的報名和發出相關通告。

2.閣下提供個人資料純屬自願,如閣下未能提供足夠個人資料,本會可能無法有效處理閣下的報名或頒發相關獎項。

3.收集的個人資料絕對保密,除非所作用途為法例容許又或屬法例規定,否則我們不會用足以辨識閣下身份的方式,向他人披露閣下資料。

4.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閣下有權查閱香港郵政保存有關閣下的個人資料。如需查閱、更改個人資料,請來函本會辦理。

 

關於「香港文學季」

 「香港文學季」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策劃及主辦,首屆主題為「書在人在」,表達對香港本土文學書籍的熱情,傳遞對文學書籍的愛好,傳播文學歷史知識,以人為本地關注不同作家、設計師、編輯、受眾,並向大眾呈現書寫、設計、出版的各種細節之美。首屆「香港文學季」舉辦日期為20156-8月,內容包括展覽、詩歌音樂表演、講座、工作坊、比賽、獎項、導覽等。活動主要在牛棚藝術村的空間中舉行,詳情將於香港文學館網頁公佈。

 

查詢

電郵:hk.literature.season @gmail.com
電話:23336967

主辦﹕

 

資助﹕

 

以最好交換最好 文學生活 共同灌溉——香港文學生活館一週年小酒會

Literature House

交換最好的書*.致辭.讀詩.音樂.小食、酒水 

自2014年3月29日落戶富德樓,香港文學生活館經歷了馬不停蹄的一年,成功完成了我們宣稱的一年五十日活動計劃,把文學和生活彼此拉近,見證著從起始到無限可能的親密深耕細種。在香港文學生活館一週年的這天,我們邀請各位會員、文藝界或任何關心文學館的朋友,來文學生活館一聚,交換我們的最好、分享大家的灌溉成果,共享親密的晚上。當天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文藝表演節目進行,大家既可以漫談共酌與文學有關或無關的一切,亦可以與他人交換2014自己看過最好的書,傳遞文學生活的親密溫度。這一夜,我們擁抱文學,抱緊生活。

.五時半恭候,傳媒招待
.六時開始酒食,致辭、播放短片
.六時半陳滅讀詩
.七時朗天影像理論.交換最好的書
.八時謝傲霜讀詩.交換最好的書
.八時半鄧小樺詩與音樂

*來賓請帶一本2014自己看過最好的書來與他人交換

(空間有限,來的朋友不妨分散時段,亦可留言讓我們有個預算。傳媒如欲報道,請於五時半到達。傳媒聯絡:鄧小姐93494041。文學生活館資源有限,若想提供任何飲食或物資的幫助,我們非常感激。)

日期﹕3月29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5:30至8:30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F
查詢﹕23336967

文人瞬目——香港文學生活館會員攝影小展

Literature House

作為抽象的符號,文字藝術依然富於圖像思維;然則在機械複製的圖像年代,攝影也既是文人創造方式,也是自然的日常行為。於「富德樹屋開放日」中,文學生活館的會員,包括作家、藝術家、設計師、中學生、旅行家及各種面貌的文藝愛好者,將會展出他們的攝影作品,與來者分享文人注目的瞬間,或奇妙,或殊異,或平淡。

參展名單:
廖偉棠、曾德平、李智良、陳家永、陳旭明、黃汶欣、高歡霞及凌志豪(名單持續更新)。

所有攝影作品均附作者按語;並標價出售。

「文人瞬目——香港文學生活館會員攝影小展」開放時間
3月14日至16日:下午2:00至下午8:00

舊書有會·廖偉棠

Literature House

「舊書有會」是文學生活館策劃的活動,我們會邀請一位城中作家或學者將家中藏書放於文學生活館的舊書櫃特價發售,並會於舊書開售日分享購書、讀書心得,讓舊書能安好地介入另一人的生命,流轉知識。

二零一五年一月份的「舊書會」將請來文學館理事廖偉棠打開家中的書庫,廖偉棠更會於一月廿五日(星期日)到文學館作出分享。活動毋須登記,唯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分享日期﹕2015年1月25日(星期日)
分享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分享者﹕廖偉棠
主持﹕鄧小樺

售書日期﹕1月25日至3月25日(售完即止)
售書時間﹕星期一至五下午5時至7時、周六及日公開活動時段(公眾假期休館,購書前可致電2333 6967查詢開放時間)

廖偉棠
詩人,攝影師。16歲始發表處女作至24歲包攬華語文學諸多大獎,代表作:《衣錦夜行》、《花園的角落,或角落的花園》、《手風琴裏的浪遊》、《波希米亞行路謠》、《苦天使》、《少年遊》、《黑雨將至》、《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等。在中國內地和台灣交遊廣寬,廣結音樂家、畫家、攝影師等。參與多種展覽及朗誦表演。曾任「建築是藝術節」、「開不往辛亥的火車」文學部分策展人,將為2014西九自由野文學部份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