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館產品
余震宇《白布香江——那些父祖輩的故事》
余震宇《白布香江——那些父祖輩的故事》
香江無歷史,只有故事
父祖輩那裡藏著你不知道的香港
奇案、貪污、擠提、加價
香江恒久動盪
葉錫恩,蘇守忠,盧麒
人心始終掙扎
到底「歷史的弔詭」有沒有出口?有方法打破猶如薛西弗斯神話的宿命循環嗎?
——陳浩基 • 推薦序
那種壓抑,像白布覆蓋油膩,光潔的表面,壓住了一切不堪,但總能看見一些端倪。
——余震宇
1934 • 下環 神學青年情殺案
1942 • 香港 日佔時期 • 赤柱集中營
1948 • 石塘咀 永安倉大火
1952 • 灣仔 朱盛才案
1958 • 土瓜灣 轟雷案 • 雙槍虎將 • 華源大廈槍戰
1963 • 九龍 「鎖匙費」•「收片」• 藍剛 • 葉錫恩
1965 • 香港 明德銀號倒閉 • 擠提潮 • 天星小輪加價 • 蘇守忠 • 盧麒
對香港歷史瞭若指掌的震宇兄挑選了好幾則社會事件,利用小說家的筆觸重新勾勒面貌,令人想起側寫社會變遷的電影《阿甘正傳》,只是本作角色更為平凡,更貼近我們一般小市民的視野。
——陳浩基
本書以孫子(敘事者)和嫲嫲的對話為引子,引入爺爺的遺物故事,以爺爺的視角和經歷,去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動盪香港,以庶民的視角敘述當時的震撼新聞如雙槍李虎案,永亨大火災等,可借故事認識香港歷史。爺爺本職記者,但因追訪執導而深入警局監獄,戰時也曾被拘禁於集中營,見證刑求煉獄,以及社會動盪民生困苦時的法律不公現象,帶動深刻反思。
叙事流暢易讀,回憶式語調令舊時香港新聞以親歷其境的故事方式呈現,較為親切。香港歷史沒有官方論述,在學校也沒機會讀,都是靠民間創作,大眾文化,口耳相傳。因此本書不啻也是一種教育,預期可引來關注香港歷史的讀者群關注。
作者簡介
余震宇
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現職中學中文、文學教師。「香港舊照片」版主,著有「消失中的風景」、「壹街一個故事」系列及《聽講我城》等著作共十一本,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多倫多大學舉辦展覽。又參與舞台劇製作、帶導賞團,主領講座超過5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