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地址︰香港九龍新蒲崗大有街 33 號佳力工業大廈 23 樓 04 室     
電話︰2333 6967
電郵︰hk.house.of.literature@gmail.com

2304, 33號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SAR China

+852 2333 6967

張歷君《文學的外邊》

文學館產品

張歷君《文學的外邊》

B7EBA253-7975-4A25-828F-4ACC8EFAC703.png
B7EBA253-7975-4A25-828F-4ACC8EFAC703.png
sale

張歷君《文學的外邊》

Sale Price:HK$120.00 Original Price:HK$150.00

理論的遊牧 抽象的深情

張歷君橫跨二十年文學評論選集

王德威:「張歷君是當代中文及比較文學界最獨特的聲音之一。」

王德威、黃子平 專文作序

李歐梵、李維怡、郭詩詠、楊佳嫻、潘國靈、謝曉虹、鄺可怡 共同推薦

本書乃作者二十年(2002-2023)來的文學評論選集,涵蓋香港文學、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和世界文學等三個領域的評論文章。香港文學部份既包括關於香港文學的外邊思維和香港魯迅閱讀史等議題的討論,亦網羅有關香港不同輩代作家如西西、馬覺和李智良的作品分析;世界文學部份主要探討歐陸現代派作家波德萊爾、卡夫卡和巴塔耶作品的文學理論意涵;二十世紀華文文學的部份則嘗試將華文作家、思想家和戲劇家如路翎、張東蓀和梅蘭芳等,重新置放在跨文化和跨媒體的視野中進行再解讀,借此展示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緊密聯繫和同步性。

本書作者立足香港,致力溝通連結二十世紀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他多年來一直透過各個不同層面的文學評論實踐,探究「香港作為方法」這一命題在理論和方法上的意義,亦即隱含於香港文學和香港文學批評中的「外邊思維」和「視差視野」。這種「香港作為方法」的批評視野貫串全書,構成這本文學評論選集的主要特色。


名家推薦:

張歷君是當代中文及比較文學界最獨特的聲音之一。2020年出版的《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研究瞿秋白多重跨文化因緣,廣受好評,新作《文學的外邊》更顯現他獨特的治學方法與開闊的思路。這本評論集選錄他歷年的文論書評,涵蓋的對象從魯迅、路翎到西西、李智良;從波德萊爾到普魯斯特、卡夫卡;從梅蘭芳與艾森斯坦和特列季亞科夫的莫斯科會面,到張東蓀與克里斯特瓦的跨時代想像對話。理論方面更是旁徵博引,現當代西方大家如班雅明、巴塔耶、什克洛夫斯基、阿甘本、德勒茲、傅科……,無不盡入眼下。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這是一本思想深厚的跨文化研究論文集,作者張歷君以香港為基地,放眼世界,廣徵博引當代文化理論,並特別突出香港的關鍵地位,藉此營造「香港作為方法」的多面向論述,讀後令我獲益良多。 

我個人覺得最受啟發的是書中幾篇對波德萊爾、本雅明、卡夫卡、布萊希特和魯迅等世界名家作品的嶄新闡釋,往往有發人所未發的洞見。作者非但遊走於各家各派的理論,更能將之「重新連結」(re-connection),因而展示出發人所未發的洞見,值得在此向讀者極力推薦。

——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間」這個概念的引入,正足以為張歷君的書名《文學的外邊》作詮。和辻哲郎在《作為人間之學的倫理學》(《人間の学としての倫理学》1934 年初版)中曾展開他有關「人間」和「世間」的思考。[……]張歷君指出,當王德威用海德格爾式的「『世界中』的中國文學」來討論文學史,其「動詞進行時」的「世界」(worlding),正可以參考和辻哲郎不斷「間」著的「人(世)間」來理解。

而張歷君傑出的工作,正在於藉由極多的個案,來展示「人(世)間」不斷流轉、流變、生成的思想和生命吧。

——黃子平(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

二十年後的回頭凝視,宛如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筆下奧菲斯攜七弦琴縱深走向地獄的歷程:她作為夜的中心、一種經驗的幽微,作品完成的一刻隨即消失殆盡,只有背向轉身才得以靠近。張歷君致力通過「外在」、「外邊」、「視差」的研讀方法,不僅尋找二十世紀香港、華文與歐洲文學對話摺疊的反思空間,當中也隱含著他敏銳而不安地感受到的時代顫動與危機。在張歷君的冷靜凝視裡,閃現葉靈鳳與柄谷行人、梅蘭芳與特列季亞科夫、張東蓀與克里斯蒂娃、路翎和羅曼.羅蘭等世代交錯的身影,跨地域跨文化的歷史偶然,一再令人瞠目結舌。本書念茲在茲的仍是我城,在全球語境下對香港「自身」的思考位置及轉化力量的再發現。

——鄺可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張歷君

香港中文大學跨文化研究哲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客座助理教授,亦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員、《現代中文學刊》通訊編委、《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學術編輯以及《字花》雜誌編委。他曾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2009-2010)、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訪問學人(2019-2020)。代表作為專書《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獲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文學評論組)推薦奬(2022)。

Quantity:
Add To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