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電話︰2333 6967
電郵︰hk.house.of.literature@gmail.com

2101, 33號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SAR China

+852 2333 6967

文學季講座2020

 文學季講座 2020

開幕講座:

我們總是迷路

攤開城市的地圖,一條又一條的分岔線,讓旅人深陷歧路迷宮,這漫長的旅途,又可會是通向自我的出口?讓我們翻開文字的羅盤,跟隨作家發見不同的風景,潘國靈素來關切不同城市的文化,書寫《城市學》與《第三個紐約》,陪同讀者浪蕩大街小路的角落;卓韻芝遠赴歐洲大小風景,《峰迴路轉》筆下記錄遠足紀行,反思《旅行之必要》。透過兩位作家於此地彼方的經歷,探尋不一樣的自我。

講者:卓韻芝、潘國靈
主持:袁兆昌
時間:9 月 27 日(日) 晚上 7 時至 9 時半
香港文學館Facebook 主頁網上直播

嘉賓簡介:

卓韻芝

香港作家、跨媒體創作人。

她以13歲之齡於商業電台主持工作,其後主持的個人節目,打破電台冷門時段之宿命,收聽率之高史無前例,所創作的《芝See菇Bi Family》廣播劇亦廣受歡迎。先後成為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及電視節目主持人,並為香港史上首位於大型場地演出棟篤笑之女藝人。曾修讀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美術系。

卓韻芝寫作題材廣泛,至2019年出版之著作共27本,作品屢獲嘉許。她現居香港。

潘國靈

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共推出《寫托邦與消失咒》、《靜人活物》、《親密距離》等小說集;《消失物誌》、《七個封印》、《靈魂獨舞》等散文集,以及詩集《無有紀年》。此外在城市書寫上亦著有《第三個紐約》、《城市學2》、《城市學》等。作品於兩岸三地發表及出版,部分曾被翻譯成英語。

曾獲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冠軍、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及散文推薦獎、香港書獎等。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赴美遊學一年,並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07及2011年先後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傑出青年藝術獎(文學藝術)」及「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

主持簡介︰

袁兆昌 

香港作家、編輯、寫作班導師。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少年小說「超凡學生」系列屢次獲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作品散見報章雜誌及網上媒體。


與朝鮮/韓國文學相遇

文化是流動的,流徙異地後總會改頭換臉。在韓流成為文化產業主流之一的現在,我們對韓國文學又有多少了解?你可知道韓國古典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淵源?而在北韓的鐵幕之內,又有多少文字可以存活?是次講座由朝鮮旅遊專家陳成軍先生,及研究韓國古代漢字文學的范永聰博士擔任講者,並由作家鄭政恆先生主持,讓大家與朝鮮/韓國文學相遇。

講者:陳成軍、范永聰
主持:鄭政恆
時間:10月10日(六)晚上 7 時至 9 時半
地點:突破中心禮堂(佐敦吳松街191號)

嘉賓簡介:

陳成軍 (Rubio) 

香港文化深度遊企業 GLO Travel 的共同創辦人,專門籌辦主題式文化旅行和冷門國度旅行。另外,Rubio 也是非牟利機構旅行公民的共同創辦人,希望透過凝聚旅行的力量,為基層青年擴闊視野。同時,Rubio 是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台嘉賓主持,以及專欄作家,文章見於《立場新聞》、《信報》及《晴報》。 Rubio 是暢銷旅行文學《去過北韓 50 次,你問我答》作者之一。

范永聰(小毛)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主要任教「韓國史」、「近代亞洲(1800至1945)」、「1900年以後的中國與亞洲」等科目;研究興趣為韓國歷史與文化、古代東亞地區內之國際關係及文化交流、東亞儒學思想流變,以及東亞動漫與電玩文化等等;近年對於韓國古代漢字文學的發展及其相關文化面貌較感興趣。著有《事大與保國——元明之際的中韓關係》(香港: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和《我們都是這樣看港漫長大的》(香港:非凡出版,2017年)等。

主持簡介︰

鄭政恆

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現為《聲韻詩刊》、《方圓》編委。


流浮身:今昔港人身份的認同及流動

「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幾代香港人,無論回歸前後,何嘗不總油然生發身為暫居過客的歎喟?香港素來是移民社會,幾波移民潮下人來人往,既建構出特殊地緣政治,亦沉積成獨有文化脈絡。國際關係專家沈旭暉,與身兼學者及作家的羅貴祥,從流徙的角度,追溯並展望當下、未來香港人身份認同,娓娓道來身份流動的文學與現實。

講者:沈旭暉、羅貴祥
主持:鄧小樺
時間:11 月14 日(六)下午 3 時半至 5 時半
地點:銅鑼灣誠品書店 9/F Forum

嘉賓簡介:

沈旭暉

國際關係學者、專欄作者、國際關係產業化創業者,GLOs創辦人,活躍社交媒體,曾環遊世界百多國,最愛依然是舊香港。

羅貴祥

現為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及系主任,著有小說集《有時沒口哨》、《欲望肚臍眼》,詩集《記憶暫時收藏》,散文集《非虛構作業》,評論集《他地在地 ── 訪尋文學的評論》、《香港 • 多一點顏色》、《大眾文化與香港之電器復仇記》、《德勒玆》,劇本創作《三級女子殺人事件》及翻譯劇《我們互不相認的一小時》。學術著作有Excess and Masculinity in Asian Cultural Productions、Chinese Face/Off: 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Chinese Shock of the Anthropocene: Image, Music and Text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等。

主持簡介︰

鄧小樺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文學發佈平台「虛詞・無形」總編輯、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文學放得開》主持、文學及文化專刊《方圓》總編輯,於各大專院校兼職任教。曾獲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新詩組亞軍、大學文學獎新詩組冠軍。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若無其事》、《恍惚書》,以及訪問集《問道於民》等書。


何地有方給我:創作的流亡

也許創作就是最遠的自我放逐,作者脫離現實的邊界,奔赴想像的國度。逃離此地的束縛後,彼方可會有一席之地留給創作者?李智良凝視難民的生活,以書寫接通他人的苦難;應亮擅長將身邊的故事轉化成電影,展現流亡與日常的拉鋸。通過兩位講者的分享,我們會發現創作與流亡的距離,可能比想像還要近。

講者:李智良、應亮
主持:李薇婷
時間:11 月 28 日(六)下午 5 時至 7 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五樓(灣仔港灣道2號)

嘉賓簡介

李智良

著有詩/小說集《白瓷》、散文集《房間》、短篇小說集《渡日若渡海》,攝影誌《海邊草更藍》。曾獲香港書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於 2013 年獲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近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兼教創意寫作,及電影、文學相關課程。

應亮 

電影導演、編劇、教師及策展人。長片作品有《自由行》、《我還有話要說》及《背鴨子的男孩》,短片作品有《慰問》及《九月二十八日.晴》,曾獲Locarno國際電影最佳導演獎、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短片老虎獎及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等榮譽。


主持簡介︰

李薇婷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博士,香港文學研究者、評論人。曾任《字花》編輯,現為大專院校兼任講師。曾獲2018年度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評論新秀獎。

有關疫情之特別安排

- 所有觀眾必須佩戴口罩

- 觀眾入場前須量度體溫,體溫過高將不得進入會場

- 觀眾入場前必須使用設於入口處的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

- 謝絕佩戴家居隔離電子手環人士進場


因應新冠狀病毒疫情,部份活動有可能會取消、延期舉行或轉為網上直播,敬請留意本館公佈之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