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電話︰2333 6967
電郵︰hk.house.of.literature@gmail.com

2101, 33號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SAR China

+852 2333 6967

社區導賞2021

 

文學季社區導賞 2021

2021香港文學季以「親蔬」為題,帶領參加者穿梭於田野、親身體驗耕作的樂趣。由作家、藝術家帶領,從泥土開始認識蔬菜與我們的關係。

導賞後設小型創作練習,讓參加者抒發所見所感。藉著詩的語言,把田務的體驗與情感記錄下來。

※ 每位參加者須繳交 $200 參加費,缺席者之參加費將不獲退回。

art-mate 網上報名僅限 PayMe、信用卡及 PayPal 付款,並額外收取每位參與者 $10 手續費。

如欲查詢其他繳付按金方法,請 Facebook 私訊或電郵給我們, 註明「 報名文學季導賞 」。


稻田文學共體驗導賞

文學季導賞由作家及農夫帶領,讓參加者穿梭於自然及田間。 活動共有三部分,包括〈大地予我〉稻田導賞、田務體驗及文 學工作坊,由農夫帶領、講解,讓參加者直接體驗耕種、認識及感受土地,更有作家主持文學工作坊,於自然中讀詩寫作, 讓參加者抒發所見所感。練習成果將會被收集與安排網絡發表, 優秀者可收入結集出版。

當日 導賞內容如下︰

1)〈大地予我〉稻田導賞
由農夫親身帶領以了解梯田的設計、種米的過程、時令蔬菜種類及生長節奏,深入認識十多款傳統米種及重新復育的過程。探討日本米、泰國秈米如何主導本地市場,以及我們這一代人的口味如何被市場、政策、政治影響。

2)田務體驗 —翻田
認識泥土對種植的重要性 : 土壤是一個物種豐富,充滿礦物質、有機物、水和空氣,生態平衡的世界。耕作是把種子栽種入泥土,植物根部從泥土吸收水分、礦物質和其他微量元素。不只是栽種物,在稻田居住的生物也是多樣化而活躍。

3)文學工作坊
放下農具,在耕耘的辛勞還未退去前,欣賞幾首詩作,看看文字如何乘載田野的自然氣息,感受稻田與作物裡的詩意,並思考城巿生活與大地的關係。藉著詩的語言,把田務的體驗與情感記錄下來。

日期: 11 月 27 日(六)
時間: 下午 2 時半至 5 時半
(下午 1 時 45 分於太和港鐵站集合,再搭乘巴士前往大埔林村)
收費: $200 /位
活動連結:https://fb.me/e/NoMl9otJ

導賞及作家簡介

導賞:袁易天

土生土長香港人,自小隨父母務農,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畢業。曾經是中環上班族、報館編輯、經濟日報專欄作家。之後,重新回到土地耕種,涉獵範圍包括傳統蔬菜、菇菌、水稻,並以種植推動社區經濟。2015 年應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邀請參與〈大地予我 〉計劃,在日本新潟縣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種植水稻及蔬菜展示自然永衡法。回港後與友人創辦農業雜誌《種植香港 》。現任〈大地予我 〉香港稻米復育計劃顧問,並同時堅持種植,以種植糊口。

田務體驗:胡應手

大半生五穀不分,徹頭徹尾是個城市人。2012 年走進馬屎埔,初嘗耕種班,一去便十年。從此感受到土地之任勞任怨,吞食城市剩下之廚餘,化生菜蔬,滋潤被速食折騰多年的脾胃。2016 年有幸加入〈大地予我 〉團隊參與「大地藝術祭 」,越洋日本新潟學習種米,嚐過新米,被米食之色香味所震撼,佩服當地的米食文化。回港後躬耕於大埔林村〈大地予我 〉稻田,精進稻米的口味。《種稻的人 》作者。

文學工作坊:江祈穎

文藝學博士、詩刊助理、網台主持。劇評多見於《號 外 》、「虛詞 」及 IA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