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電話︰2333 6967
電郵︰hk.house.of.literature@gmail.com

2101, 33號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SAR China

+852 2333 6967

news

「他們在島嶼寫作2」作品導讀課程

Literature House

七位重量級作家,七位明星級講師,七部文學電影,將要迸發怎樣的燦爛?香港文學生活館將於12月推出「他們在島嶼寫作2」香港作家劉以鬯、西西、也斯及台灣作家白先勇、 林文月、瘂弦、洛夫的導讀課程,以文本閱讀配合概觀論述,掀開經典直剖作者內心,側繪二十世紀華人創作脈絡,延伸文墨、光影、藝術及文化的討論。導讀任教者陣容強大,包括學者、作家、詩人等等,如何福仁、杜家祁等等。 深刻認識文學作品,加強閱讀電影能力,課程內容及教學魅力絕對吸引。課程特別增設第八堂,電影導演與製作團隊現身說法文學與電影的張力,與眾細數「搬字過影」的深刻歷程。一覽當代華文學風景,在島嶼上做真文青。

課程簡介:

1. 西 西:童趣眼光與香港寓言 (何福仁 4/12)
2. 瘂 弦:如歌的行板.跳脫悲涼 (廖偉棠 12/12)
3. 白先勇:台北孽子・遊園驚夢 (郭詩詠 19/12)
4. 林文月:和風仕女・大家閨秀.學者散文 (熊志琴 26/12)
5. 劉以鬯:「錯體」的本土思考 (陳智德 2/1)
6. 也 斯:混雜多元的文化觀念 (羅貴祥 9/1)
7. 洛 夫:時間・死亡・超現實主義 (杜家祁 16/1)
8. 分享會:文學與電影的砥礪與張力 (製作團隊分享 23/1)

日期:4/12(星期五)、12/12起逢周六
時間:4/12(星期五)7-9pm 、逢周六 2:30-4:30pm
節數:8節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費用:$800(8節),$150(單節),文學館會員八折優惠名額:30人

報名連結︰http://goo.gl/forms/4O1QXyzmLJ

=====================

導師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何福仁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 著有詩集:《龍的訪問》、《如果落下牛頓腦袋的不是蘋果》、《飛行的禱告》;散文集:《再生樹》、《上帝的角度》;遊記及讀書隨筆:《書面旅遊》。其他作品包括:《時間的話題:對話集》、《浮城1. 2. 3──西西小說新析》等。

廖偉棠
1975年出生於廣東,後移居香港,為詩人、作家、攝影師。曾獲香港文學獎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苦天使》、《少年游》、《黑雨將至》、《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等十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雜文及攝影集《我們從此撤離,只留下光》、《波希香港・嬉皮中國》等。

郭詩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編委。學術興趣包括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與電影、創意寫作教育等。研究及評論散見《現代中文學刊》、《現代中國》、《中山人文學報》等學報及期刊。編有《雲上播種——給寫作導師的10堂課》(合編)、《樹下栽花——寫作教育經驗談》(合編)。

熊志琴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編有《文學與影像比讀》(合編)、《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異鄉猛步──司明專欄選》;編校《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另有口述歷史訪談紀錄《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古兆申訪談錄》(與盧瑋鑾聯合編著)、《香港文化眾聲道1》(與盧瑋鑾聯合編著)、《結緣兩地——台灣文壇瑣憶》(鄭樹森訪談錄)。

陳智德
台灣東海大學文學士(1994)、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碩士(1999)及博士(2004)。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文獻資料庫研究計劃」助理編輯(1994-1997)、嶺南大學中文系客座授課導師(2004-2006)、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兼任講師(2007)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系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站計劃」副研究員(2008-2009)等職。二○○九年八月加入香港教育學院,曾任中文學系助理教授(2009-2012)、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2012-2015);現任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著有《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香港:花千樹,2009)、《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台北:聯經,2013)等,另編有《香港詩選1997-2010》(高贊敬譯。首爾:知萬知,2012)及《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新詩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等。

羅貴祥
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創意及專業寫作課程主任。英文著作有 Excess and Masculinity in Asian Cultural Productions,Chinese Face/Off: 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中文著作有小說集《有時沒口哨:故事共生集》,詩集《記憶暫時收藏》,評論集《他地在地----訪尋文學的評論》、《香港 • 多一點顏色》、《大眾文化與香港之電器復仇記》、《德勒玆》。編有學術文集《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電影評論集《雜嘜時代:文化身份、性別、日常生活實踐與香港電影1970s》,文化評論集《觀景窗》,文學創作集《時間: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文集》。另有劇本創作《三級女子殺人事件》 (載於《生與死三部曲之劇場探索》) 及《欲望肚臍眼》,分別由無人地帶及第四線劇社演出。翻譯劇《我們互不相認的一小時》,由無人地帶演出。

杜家祁
資深本地文學工作者。生於台北,80年代來港深造,與陳智德、樊善標、劉偉成等創立「呼吸詩社」,現於中文大學任教。著有詩集《女巫之歌》(素葉出版社)和散文集《我在╱我不在》(素葉出版社),編有《香港後青年散文集合》(香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