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導賞2019
文學季社區導賞 2019
社區導賞
「香港文學季:字立門戶」三個社區導賞,帶領參加者穿梭於文字、歷史、電影諸趣味之間。由作家、文化人、建築師帶領,過程中走訪不同地點,定位閱讀文學作品,現場了解其中的感情與文學技巧,思考空間與建築的意義。
導賞後設小型創作練習,讓參加者抒發所見所感。練習成果將會被收集與安排網絡發表,優秀者可收入結集出版。
特設中學生專場,詳情歡迎電郵查詢: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
※ 每位參加者須繳交 $200 留位費,活動完結後將全數退回;缺席者之留位費將不獲退回。
網上報名僅限信用卡及 Paypal 付款,報名平台將收取 $16 手續費。
《海風不再廢墟團》
昔日的海邊,赤色的岩石,後來的工業,當今的地產。在這尋常的舊區,本已被層層的填海困成內陸,令海風不再。將來的重建,更使大量住宅暫成廢墟,杳無人煙。香港是幅小畫布,要畫的卻很多。新的筆觸蓋過舊的,本無可厚非,但在落筆前,我們有否看清前人的筆觸?有否從中得到啟迪?舊樓宇的空間和裝潢,與新廈相比,有甚麼優劣?人去樓空,也許由於廢墟的殘缺,才引人思考建築、空間的本質,以及應當出現的模樣。
導賞主持:何尚衡
導賞作家:曾淦賢
日期:6 月 9 日(日)
時間:上午 10 時半至 1 時半
導賞主持及作家簡介
何尚衡
城市研究者、建築設計師。於香港大學建築系及荷蘭修讀建築學,畢業後專注城市研究,期望讓大眾從多方面認識城市空間與建築。曾探討香港購物商場、百貨公司、居住空間、人造樂園和都市美學等議題。來年會開設更多研究題目,亦會著手社區營造、設計與保育的工作。
曾淦賢
畢業於香港教育學院,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及大學文學獎,著有詩集《苦集滅道》,作品散見香港及兩岸媒體,曾為文學雜誌《字花》編輯。以文學教育為業,於各中學及社區團體教授文學創作、導賞文學散步等,現為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駐校作家。
《北角大觀園》
北角有精彩的現代發展史,由賽西湖的驚豔、「小福建」的繁華、「七姊妹」的消逝、夜總會的紙醉金迷、左派的重地,到當今的住宅老區,無不使人思潮起伏。往事化為故事與街名,現代「大觀園」雖已逝去,但舊時代的城市空間與建築,還是有跡可尋。唐樓、洋樓、多層公寓、商住兩用大廈等,都在人口稠密的北角咫尺可見,比索然無味的新發展區,蘊含更豐富的居住形態。舊區的落寞、新樓的隔閡,皆令我們思考居住空間及建築的本質。
導賞主持:何尚衡
導賞作家:梁莉姿
日期:6 月 23 日(日)、7 月 14 日(日)、7 月 21 日(日)
時間:下午 3 至 6 時
導賞主持及作者簡介
何尚衡
城市研究者、建築設計師。於香港大學建築系及荷蘭修讀建築學,畢業後專注城市研究,期望讓大眾從多方面認識城市空間與建築。曾探討香港購物商場、百貨公司、居住空間、人造樂園和都市美學等議題。來年會開設更多研究題目,亦會著手社區營造、設計與保育的工作。
梁莉姿
90後寫作者,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創作班導師,曾獲文學獎多項,已出版小說集《住在安全島上的人》、《明媚如是》、詩集《雜音標本》,作品散見《香港文學》、《明報》及《大頭菜文藝月刊》等。
路線
1. 繼園街
2. 英皇道
3. 春秧街
4. 明園西街
5. 北角匯
《光影中的舊觀塘》
早在五十年代,觀塘開始發展為工業地帶,附近亦逐漸形成人煙稠密的社區。然而,隨着近年觀塘市中心重建,該區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正在陸續重建的裕民坊以外,區內還剩下多少昔日的痕跡?又有哪些文學作品以觀塘為題材?哪些電影在觀塘取景呢?本節導賞主持既是文化及電影研究者,本身亦是區內街坊,趁着巨變之際,帶大家漫步觀塘的舊式屋邨與街巷,尋找被遺忘的人與事。
導賞主持
曾肇弘
日期及時間
6 月 30 日(日)上午 10 時至下午 1 時
7 月 13 日(六)下午 3 時至 6 時
導賞主持簡介
曾肇弘
文化與電影研究者、影評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學碩士,曾從事教育及出版工作、電台嘉賓主持,現為電影文化中心(香港)董事局成員、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文章散見於《星島日報》、《號外》、《看電影》;網媒《虛詞》、《香港01》及《映畫手民》等。
路線:
1. 翠屏河
2. 翠屏邨、秀茂坪紀念公園
3. 和樂邨
4. 月華街
5. 觀塘戲院大廈
6. 裕民坊
中學生專場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