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電話︰2333 6967
電郵︰hk.house.of.literature@gmail.com

2304, 33號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SAR China

+852 2333 6967

news

「街道文化與社區書寫︰共有 • 私有 • 烏有」馬國明 x 樊善標 x 陳麗娟

Literature House

小小香港街道各異其趣,日常平凡的街道銘刻歷史與我們的記憶。我們能否擁有一條自己的街道?香港民間學者馬國明,多年來一直大力呼籲人們關注街道、關注街道上的流動風景,與人,因為街道必須具有多樣性,才能顯現其公共空間的性質。在香港這個無根社會,寫作與私密記憶,會是著手栽種的方式嗎?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一邊整理香港文學歷史,一邊推動大量作家導賞及社區文學創作,樊善標教授可由多面向去分享其所見。而城巿重建處處,我們記憶中的街道可能化為烏有,唯在異鄉中尋索理想之鄉。詩人陳麗娟熱愛本土,近日寫成《不能抵達的京都》,或者京都街頭與古物身影,也是香港心事。現實變化,記憶流動,隱喻不滅,虛構自由。

日期︰2015年12月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地下多媒體劇場
(九龍城聯合道135號)
講者:馬國明、樊善標、陳麗娟
主持:鄧小樺

查詢:2333 6967,info@hkliteraturehouse.org
(免費參與,講座不設劃位及留座。)
主辦:香港文學館
鳴謝︰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

嘉賓及主持簡介︰

馬國明
香港文化人、專欄作家、商人。1984年,他於香港灣仔莊士敦道創辦曙光書店,是香港1980至90年代重要的英文書籍專售書店。馬氏時有在報章發表文化評論,已出版著作:《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班雅明》、《路邊政治經濟學》、《馬國明在讀什麼》及《全面都市化的社會》。現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兼任副教授。

樊善標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力學╱[ ]》(散文╱詩合集)、《暗飛》(詩集)、《爐外之丹──文學評論及其他》,編有《香港後青年散文集合》、《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陌生天堂──五十年代都市故事選》。

陳麗娟
詩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及(香港)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分別主修英文和繪畫。文字創作散見《字花》、 《明報星期日生活》、《秋螢》、《小說風》、《素葉文學》、《呼吸詩刊》等。詩集《有貓在歌唱》於2010年出版。曾任職藝術行政,現從事寫作、翻譯及寫作教育。

鄧小樺
畢業於伊利沙伯中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碩士,曾任香港電台第2台《思潮作動》主持、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青年意見節目《八十後今晚打老虎》主持、誠品書店香港分店副店長。為《字花》創刊編輯,曾於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浸大電影學院、香港藝術中心及各中學教授寫作及文學閱讀課程。曾獲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新詩組亞軍、「大學文學獎」新詩組冠軍等。著有詩集《不曾移動瓶子》、《眾音的反面》、散文集《斑駁日常》、《若無其事》、訪問 集《問道於民》,合著《所以美好》、《文學星座》等;編有文學合集《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家》、《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合編)及《是她也是你和我——準來港婦女訪談集》(合編)。近年於各大報章及雜誌撰寫專欄、訪問及評論。2014年獲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交流。2009年加入「香港文學倡議小組」,與作家董啟章、馬家輝、潘國靈等一同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後「倡議小組」改組為香港文學館工作室,任召集人。2013任西九「自由野」文字部分聯合策展人。2013年末,香港文學館工作室改組為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在富德樓建立「香港文學生活館」,2014年3月入夥;任文學館理事會召集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2014及2015年分別為港台策展了「好想藝術是麵包/草地.文藝.咬一口」及「好想藝術,如是,有了光——文藝黃昏聚」。